本網天津訊 作為中國礦業“一帶一路”的先行者,紫金礦業的一舉一動備受礦業大會關注。9月23日下午,陳景河董事長受邀在礦業大會CEO論壇作演講,他在演講中強調指出,中國對基本金屬的消費量占全球的30-50%,自給率較低,對外依存度高。由于礦產資源分布和國內消費需求嚴重不均衡,經濟全球化必然要求礦產資源配置全球化,“走出去”是中國礦企的必然選擇。
“礦業是非常適合中國人從事的行業。”在陳景河看來,礦業是既艱苦又極為需要創新精神的行業。而中國人一向吃苦耐勞,且富有創新和冒險精神。
他認為,作為后來者,我國“走出去”的礦業企業不僅要熟悉并遵守國際標準和慣例,嚴格執行所在國法規與尊重當地習俗,對標國際先進同行,更要樹立自信,敢于創新,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,中國公司完全有能力在礦業行業創造新的重大成就。
“如果一味地認為自己是后來者,什么都向人家學習,那是不行的。相反,我們非常適合這個行業,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心。”陳景河認為,出售的海外礦產項目一般都會存在各種困難和挑戰,而且銷售價格也是按剩余資產凈值估算出來的,只有干得比原企業還好,才可以收購。
“海外礦業項目憑什么掙錢?別指望等礦產品價格上漲。收購的關鍵是自身的競爭力!”陳景河說。
然而,“礦業是中國所有行業中表現最差的行業!”陳景河通過對2016年中國500強、全行業統計數據分析,得出這樣令人警醒、迎面“一瓢冷水”的結論。
據介紹,2016年下半年礦產品價格已經有較大幅度的反彈,但從《2017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》來看,礦業行業形勢仍舊嚴峻;500強企業共43家企業虧損,其中30家為礦業企業,占70%,主要集中在煤炭12家、鋼鐵8家、有色10家。
上榜的16家有色金屬礦業企業,2016年營收總額為2.1萬億元,資產總額為2.4萬億元,盈虧對抵后,虧損122億元,凈資產收益率為-4.96%,虧損面達62.5%,礦業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達89.88%,形勢非常嚴峻。2016年礦業企業的銷售凈利率、資產利潤率、凈資產利潤率均為負數,與其他行業形成鮮明的對比。
另外,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我國采礦業利潤率從2014年的9.67%下降到2016年的3.68%,位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業最后一名,中小礦業企業效益好于500強企業。“說明中國礦業企業大而不強。”陳景河這樣認為。
為此,陳景河表示礦業人應高度關注礦業資本、礦業政策、海外發展這三大問題:
礦業資本方面,礦業項目投資具有周期長、不確定性因素大等特點,礦業成為風險最大、最艱苦又最不賺錢的行業。資本的天性是趨利的,以礦業行業目前的盈利水平,難以得到資金青睞;一個沒有持續的資金關注和重視的行業,發展前景堪憂。
礦業政策方面,部分中國礦業法律法規已不適應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,制約礦業企業和行業的發展,影響市場主體作用的發揮,且礦業法規基本上沒有保護地質勘查及開發投資者條款,如何保護勘查開發成果的“財產權”極其急迫;在中國開礦,辦證難、交易難、退出難,致使我國已成為全球辦證最難的國家之一,沒有活躍的礦業市場,行業的衰退是遲早的,所以急需簡政放權,釋放活力,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。
海外發展方面,走出去是有志向礦業企業必然選擇,但實現投資回報的項目寥寥無幾,中礦聯統計中國海外礦業投資失敗率高達80%。失敗主要原因是收購價格偏高、缺乏海外管理經驗等。
陳景河呼吁和建議,一是政府部門要高度關注礦業行業目前的困難和問題,對不適合礦業市場法規作適當修改;除環保安全務必從嚴要求外,其他都應給礦業企業松綁;二要高度重視地質勘查與礦業開發投資者的權益保護,沒有市場的認同和投資,礦業行業的全面萎縮并非危言聳聽。三是礦業企業必須自律,尤其在安全環保方面,這是礦業企業不可逾越的紅線。四是行業協會應多了解基層情況,為行業解決困難和問題鼓與呼。
最后,陳景河向大會簡潔介紹了紫金礦業“走出去”的經驗做法,對集團公司當前形成的以金、銅、鋅為主的產品格局進行了講解,對剛果(金)卡莫阿銅礦及庫卡拉項目增儲突破進行了重點推介,為中國礦業對外發展提供了紫金方案。
帶著問題而來,為解決問題而去。陳景河的演講有理有據、求真務實,“接地氣”地深入思考當前礦業難題的出路,令同行感同身受,給管理者以思考,供決策者以啟發,受到在場嘉賓和行業媒體的熱烈反響。
黑公網安備 23112102000016號